多方施力 建设“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5-12-21 11:04:03 | 来源: 人民日报 |
人人都将老去。为养老事业付出的所有努力,将令每个人、每个家庭受益
最近,北京市由财政出资,对100家居家养老服务优秀品牌单位予以资助,总额达1260万元。受资助单位包括居家护理类30家、老年餐桌类20家、老年用品折扣类20家、配送类30家。如此大规模资助养老服务单位,在北京尚属首次。企业为老人提供护理、就餐等有偿服务,看似是一笔普通的生意,为何政府要资助?在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的今天,这个问题牵涉深远。
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未来20年,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预计到203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接近30%。中国社会在老龄化之路上,首先遭遇的问题就是,亿万老年人如何养老?一方面,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另一方面,机构养老总体供不应求,尤其是符合大众经济承受能力的养老院,床位更是紧俏。一些空巢老人“老无所养”的状况已经出现,甚至发生老人亡故家中多时未被发现的极端事件。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总量不足,介于两者之间的“居家养老”,因此更受重视、更为可行。这既是国际上通行的养老方式,也与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一脉相承。例如北京,将居家养老服务定义为:以家庭为基础,在政府主导下,以城乡社区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公益互助服务。这意味着,在城乡社区将建起一座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这是一个美好愿景,也符合中国老人不愿意脱离熟悉环境,希望贴近子女、贴近邻里的精神需求。而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在居家养老的体系中,必须尊重市场力量,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力量,但目前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如渠道不畅、缺少场地、经营困难等。此时,政府理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包括扶持自建养老设施、委托运营政府设施、出资购买服务等。这也是此次北京花费千万元资助养老服务单位的缘由。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可以集中精力补足服务链条上的缺失环节。比如,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康复护理服务的需求突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否为老年人提供定期免费体检、家庭医生式服务、优先双向转诊等更好的服务?能否扩大药品配备范围,为老年人在社区治疗常见病、慢性病用药提供方便?等等。
当前,居家养老正在起步,最缺的是人才。不仅需要上门打扫卫生、做饭烧菜的一般钟点工,也不仅需要全天住家全职服务的保姆,更需要一支能为社区老人提供多类型服务的养老专业队伍。这意味着,政府应将养老服务人才纳入人才教育培训规划,推进职业教育。同时,理顺市场机制,让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能为养老专业人员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值得关注的是,老年生活的多数阶段,其实衣食不缺、行走方便,最缺的是情感关怀,“空巢”是形式,“空心”是根本。我们既要强调子女“多回家看看”“有事没事打个电话”,也应在居家养老服务中,考虑精神服务项目的开发。
人人都将老去。为养老事业付出的所有努力,将令每个人、每个家庭受益。提升居家养老水平,破解“老无所养”的难题,照亮老龄化之路,照见每个人的明天,也将给国家和民族打下健康的发展基础。(余荣华)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