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养老有备无患 我们今天该做什么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5-12-02 10:14:44 | 来源: 工人日报 |
老有所养,从国家层面,养老制度安排是民生大事,应该更多地倾听民意,让改革更接地气;从市场角度,保险公司应提供更多元的商业保险,让公众的养老储备有更多选择;对用人单位来说,不能只顾“消费”职工的青春,而不管其退休后的生活;劳动者自身的养老观念亦应与时俱进。在养老的问题上,将来不慌的前提是现在有储备,有备才能无患。
据新华社等媒体报道,《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11月29日在京发布。报告显示, 2015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为59.7分,接近评价基础标准,表明目前状况基本满足了城市职工养老储备要求,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报告采用实名制抽样调查方式,调研了我国36个大中城市的城镇企业单位职工5400余人。
据介绍,此次调查的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分别是充足度、稳定度和认知度;二级指标则涵盖了公众普遍关注的基本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不动产、养老规划等内容。
报告中的数据和用词让人略感陌生和晦涩,通俗一点说,养老储备就是为养老做了哪些准备,保险方面、财产方面、制度层面等等。比如,目前城镇职工有哪些养老保障和制度安排,这些制度是否为职工所知并认可、落实的情况如何,职工对未来的养老是否有信心等。
工作数十年后,能否有一份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是近年来公众关注的社会话题。缴纳养老保险是否划算、养老金是否够用、延迟退休等与养老相关的话题,更是引发不少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职工养老储备的现状展开调查,通过量化的数字去发现问题,进而致力于解决问题,让劳动者在奉献了青春、汗水和智慧之后,可以更有质量地养老,安度晚年,从这个意义上说,此番报告对于相关制度的完善、改革的推进以及强化公众对养老储备的认识,大有助益。
首先,是制度层面的。比如,调查显示,受访者中,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人数比例仅为33.5%,企业没有提供重大疾病保险、商业意外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中任何一项的受访者达38.3%。这说明,职工养老目前仍主要依赖基本养老保险,无论企业还是职工个人对商业养老保险都没有太多关注。这一方面提示保险公司在商业养老保险的提供上要多下功夫,另一方面也提示用人单位在保障职工权益方面应有更多选择和更高要求。
比如,调查显示,国企职工养老储备总指数最高,其他类型内资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最低。金融业和采矿业养老储备最充足,住宿和餐饮业最为拖后腿。指数的差距并不大,但显示出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企业的职工,今后可以享受的养老待遇还是有差别的,尤其是一些服务行业员工的养老问题是否获得了足够重视,从国家和制度层面,养老公平是否获得了更多关注,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还有,调查中,有关社保关系异地转移接续、多缴多得的呼声比较高,这无疑对相关改革提出了建议。
其次,是认知层面的。比如,调查发现,养老保险未覆盖人群主要集中于30岁以下的年轻职工,这一年龄段未参保人数占全部年龄段未参保人数的70.9%。年轻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资本,但对养老储备而言,不管打算以何种方式养老,年轻人都应把眼光放长远,尽可能储备得早一些、久一些。还有,调查显示,受访者(含家庭)平均金融资产为59.8万元,但大多数人对银行储蓄情有独钟,比例高达79.8%。专家认为,这说明中国家庭的大类资产配置比较保守,而重构这些资产配置有利于提升职工养老储备水平。
老有所养,从国家层面,养老制度安排是民生大事,应该更多地倾听民意,让改革更接地气;从市场角度,保险公司应提供更多元的商业保险,让公众的养老储备有更多选择;对用人单位来说,不能只顾“消费”职工的青春,而不管其退休后的生活;劳动者自身的养老观念亦应与时俱进。在养老的问题上,将来不慌的前提是现在有储备,有备才能无患。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