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营养的台湾选举新闻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5-12-18 15:46:28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台湾《中国时报》17日发表评论说,台湾选举已进入短兵相接的热战阶段,各媒体对选举新闻报导的比重已日益显著,即便如此,媒体报导多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既无法给民众更多有利于选贤与能的信息,更无法针对候选人政见作更细致的厘清与讨论,部分媒体甚或沦为特定政党或候选人的助选工具,全然失去应被期待的角色与定位。
首先,部分媒体仍从既有的蓝绿框架中来看问题及产制新闻,恐怕会更深化蓝绿结构。其新闻产制违背比例原则能清楚地从是否曝光、新闻长度、报导或写作角度来清楚发现;特定立场明显的媒体对于符合立场的素材便认为有新闻价值,加码从正面笔调报导,对不符合其意识形态的素材,即便有新闻价值与意义,不是刻意忽视,就是轻描淡写,深怕这类的新闻露出会为不同立场的政党或候选人加分。据此逻辑,应讲求的平衡报导或比例原则早被抛诸脑后,媒体或已成为特定政治力量的开路先锋。
其次,蓝绿的交锋攻击、爆料或是冲突,仍是新闻聚焦的热区。民进党猛攻王如玄军宅案、国民党反攻蔡英文的土地投资案,媒体多会以大量新闻产制来聚焦相关冲突内容;即便冲突是新闻的重要元素,但媒体仍应该置焦于相关背景政策或当时环境脉络做说明,或检视爆料内容的真实性,从制度面来检视防堵机制,而不是“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不加思索地全部将其产制来喂给观众。此种操作思维,更会让观众对选举抱持负面观感,对台湾民主发展未必有利。
再者,新闻对于各党的选举策略、战术花絮或是阴谋论著墨的篇幅,永远比政见内容的说明要多得多;国民党“换柱”是最显著的一个例子,媒体会放大检视国民党巨头间的心结,也会随著名嘴的爆料来添油加醋,支撑自己的推论,但鲜少会严格检视名嘴爆料内容的真实性,或许民众更会质疑媒体在此事件中已非旁观者,而已成为事件中推波助澜之关键角色。又如一位候选人为抢媒体曝光“跳火圈”的操作,多家媒体均以显著篇幅加以报导,平白无故的做了该位候选人的宣传工具,或许只是为避免“独漏”,但该则新闻对观众来说又有何正面意义?或许连媒体高层都会语塞。
媒体宁愿捕风捉影的报导各类阴谋论或是全无营养的花絮,说穿了只为冲收视率,但这制式操作却会使阅听人获取的选举信息流于片段及浮面,无助于选民汲取和选举有关的专业知识,建构有意义的投票行为。是以媒体应该以一定的篇幅来细部说明比较候选人的重要政见,好歹依据民众关心的区块或民调数据来做政见报导之规画,培养理性的投票的选民。然很可惜的,媒体多喜好谁领先或可能当选的赛马式民调数据,即便有些许分析,也未必精准客观,对选民亦无正面帮助;更甚者,部分媒体的民调选取或公布还可能有策略考虑,民调所应展现的价值已然失真。
针对前述,媒体或许会喊冤,认为自己是依据新闻专业与伦理来产制新闻,但又有多少观众会相信这自我感觉良好的辩解?勇敢跳出框架,重建有价值的定位,绝对是岛内媒体的当务之急。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