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文物进新家 万历龙袍搬了一天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11-20 11:11:41 | 来源: 新京报 |
新京报讯 历时八个月,明十三陵3000件文物全部搬入“新家”,这也是时隔59年之后,定陵地宫出土的文物再次回归地下。
据了解,明十三陵老文物库房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已有50多年,以前的老库房从保管条件到安保设施,已经不太适应现代文物管理的需要,因此建设新文物库房。
新库房于2005年启动,2009年正式动工,2012年建设完工。总建筑面积243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8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文物存放面积770平方米。
据明十三陵特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明十三陵文物“搬家”工作于2015年3月27日启动,11月10日基本完成。历时近八个月,共搬运藏品5000余件,进入地下新库房的主要是定陵出土的3000余件文物。
此外,还有之前散落在各处的石碑、石刻、木质及琉璃等建筑构件约2000余件,现在也已经移至思陵院内集中保管。
虽然文物已全部搬进新居,但这只是搬家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将每一件文物进行排架,合理摆放,进行文物位置卡片的制作、藏品档案信息的填写及相关文物资料的完善等工作。
■ 释疑
搬运为何耗时近八月?
据了解,文物“搬家”工作从今年3月27日开始,到11月10日才基本完成,历时近八个月。
八个月大约240天,搬运5000件文物,为何用时这么久?效率是不是有点低?十三陵特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定陵文物的第一次搬家,程序上比较繁复。
“每一件文物从老库房到新库房,从文物清点、拍照、包装、装箱、运输、拆箱、分类到完成上架,至少都要经过六个环节,光照片就拍了上万张”,该负责人称。
一位负责全程跟运的工作人员还表示,除去固定的节假日以外,雨雪等较为极端的天气也不能搬运,此外搬运时需要安保、文物管理、搬家公司、专家等多个部门的人员在场,这都延长了搬运时间。
■ 揭秘
要进文物库房人先除尘
昨天,记者跟随明十三陵工作人员到新建的文物库房探访。进入库房之后是地下两层结构,每层高约6米,里面弥漫樟木之气。新库房的安保更加严格,配有先进的安防、消防设施,从入口到存放文物的房间,需要经过至少三道大型防盗门。不仅如此,如果想进入,需安保人员和文物管理人员同时在场。
一进入库房后,明显可以感觉到里外温差很大。“一层、二层与地表的温度都不相同”,工作人员介绍,库房中配有先进的空调设备,保证里面是恒温恒湿状态,以前老库房年代较久,设备不够先进,基本是冬冷夏热,不利于文物保护。
“尤其是丝织物,对环境要求最高,湿度要在55%,温度要在20℃左右才行,温度太低会让丝织品变得更脆”,该工作人员介绍。
同时,藏品存放空间也增大,原有库房面积不足200平方米,新建库房面积翻了近4倍,有足够空间对馆藏文物进行合理存放。
在进入丝织品房之前,要经过两个与墙面同高的金属柜子,钢面上分别有八个类似风孔形状的洞。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除尘设备,平时进入前会开启,去除进入者身上的灰尘,防止带入藏室中,造成文物损坏。
万历龙袍6人搬了一天
搬运文物时最困难的是搬运大件丝织衣物,“为了搬运丝织衣物,特别定制了搬运的屉板”,据负责搬运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电梯空间小,搬运只能走楼梯,可是装龙袍及被褥的抽屉大,不能直接进入,因此依照楼道尺寸专门设计制作了搬运工具。
不止如此,运进来之后,衣物上架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由于原来皇帝的龙袍或皇后的女衣都是折叠着放在架子上或抽屉里的,到新库房后,柜架宽大,要将龙袍或女衣展开摆放,这一工程难度就很大。工作人员称,“首先要区分出龙袍前后、大小襟、下摆及袖口等,然后按照各个部位仔细放置。放龙袍抽屉尺寸很大,经常需要爬高,有时还要跪着完成摆放”。
“光搬运这件龙袍,6个人就用了一天的时间。”这位工作人员称。
据了解,为了让文物顺利“搬家”和安全存放,相关单位光存放文物的囊匣就制作了5000个左右,这些匣子能保证文物从30米处摔下而不受影响,而之前老库房里文物存放并没有囊匣的保护。
镇馆“金冠”还能抓紧看
记者在新建文物库的器物房里,还看到了万历皇后用的“喜庆万年”金簪,金簪上镶嵌玉石及各色宝石,非常精美,保存完好。
像这样精美的文物要想再次观赏可能会比较难了,据工作人员介绍,搬运到新库的文物约有3000件,但新库不对外开放,将来可能会有轮流的展出或展览,但时间不定,要看相关的安排。
不过,目前存放在定陵景区中的“镇馆之宝”金丝翼善冠仍在展出中,它出自定陵万历帝头侧圆盒内。冠重826克,高24厘米,全系金制,因此也称“金冠”。
这件国宝会不会也搬入新建的文物库?明十三陵特区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有可能入库,要看具体情况和总体安排,如果市民没看过,可以抓紧时间到定陵出土文物精品馆内观赏。
据之前报道,1956年至1958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的定陵地下宫殿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出土地下文物3253件,可按质地划分为金器、银器、玉器、瓷器、铜器、锡器和丝织物等。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展出的约有400余件。
■ 文物搬家“六道手续”
1.清点 将每一件文物与大账、分类账相对照,并清点文物上的装饰物及宝石、珍珠数量,同时填写《文物交接清单》
2.拍照 对每一件文物进行拍照,尤其是重点部位,留存资料
3.包装 将每一件文物装入特制的囊匣中,再装入运输箱中
4.运输 放入运输车,送至新文物库房内
5.拆箱 到新库房后,对每件文物进行再次拍照,查看文物在搬家过程中是否有损毁
6.上架 确认文物无损后,按照文物的种类或质地,将每一件文物分类、分库,科学排架
新京报记者 沙璐
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