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文化自信要有 跟风好莱坞不可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10-27 16:29:14 | 来源: 北京日报 |
“我们不能跟意大利人比唱歌剧,但是可以比说相声,只有对自己自信,对本土文化自信,对本土观众自信,才有可能产生有意义和价值的作品。”在前天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主办的“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导演宁浩认为,中国电影人要有本土文化自信,别总是跟着拍好莱坞式的故事和电影。
中国内地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一批新生代电影人也在近两年集体崛起,卖座影片大多出自这些人之手。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迅举例,“新力量”的标志是成功推出了本土化类型创作,像《捉妖记》标志着古装大片的类型突破,《九层妖塔》标志着中国当代题材特效大片的出现,《夏洛特烦恼》标志着语言喜剧的精致回归,《滚蛋吧!肿瘤君》标志着喜剧加女性情节剧传统模式的回归。
在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看来,以前宁浩、陆川以黑马的姿态出现,而现在青年导演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在中国文化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他列举了一组数据:在2012年到2014年的58部票房过亿的电影中,有26部都是70后新生代导演的作品;今年7月前上映的有票房可查的95部电影中,新生代导演的作品有65部,数量占比68%,其中80后导演也创造了20%的电影票房份额。尹鸿认为,这一现象是新观众群体(二三线城市观众)、新媒介(互联网)、新电影人共同作用的结果。
新导演田晓鹏凭借《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创造动画片奇迹,作为一个标准70后,他直言《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飞向太空城》等国产老动画片曾深深打动过他,自己和国产动画片有文化共鸣。他认为国产动画必须坚守中国美学、中国风格的创作路线,打破效仿美式或沿袭日式动漫的格局。宁浩也表示,国产片要立足本土文化,不盲目跟风好莱坞,“战术上重视学习,战略上力求自信,有自信的电影文化才能诞生。”
《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编剧张翼也坦陈,希望中国电影直接回应本土观众的焦虑和渴望,中国的类型片在逐渐丰富中,但不应继续依赖好莱坞的技巧,而应该从本土文化中寻找灵感。“我觉得现在的中国电影不应该像过去那样迷恋和拍摄习惯于玩世不恭的人,而应该多拍普通人。”他说,中国电影应该多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如《亲爱的》闪烁的就是草根阶层的人性光芒。
导演徐峥更是举例,为什么现在的观众还要看莎士比亚?因为莎剧里包含了很多人类共通的问题。在他看来,电影人需要和观众一起上路去探索,虽然未必能找到满意的答案。导演陈思诚也坦言,电影观其实就是人生观,好电影应该站在观众的角度,应该给人带来美好与温暖。
凭借《捉妖记》华语片票房纪录,安乐影业总裁江志强表示,自己有几十年的发行经验,电影一定不要跟风,永远都要创新。他十年前就想拍《捉妖记》,等了十年,市场才发展到可以容纳这么大制作的电影。电影局局长张宏森曾问他赚了那么多钱怎么花,他的回答是,发现新题材、新导演,培育中国电影新力量。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