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旅游的嬗变:传统景致呈多维“表情”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5-01-19 10:27:48 | 来源: 中新社 |
中新社兰州1月17日电 (记者 冯志军)星罗棋布的风景名胜,沉睡千年的文化遗址,精美珍贵的壁画塑像……去年以来,国际旅游名城敦煌依托“智慧旅游”和景区数字化档案建设,改变了外界过去对这里“以莫高窟、月牙泉‘两点一线’进洞爬山”的认识,并在“触手可及”的个性化选择里呈多维“表情”。
“住店、吃饭、租车,找导游、看演出、去徒步,这些服务都已整合上线,彩塑、木版画、临摹画、土特产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纷纷入驻敦煌旅游旗舰店。”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近日在回顾敦煌去年旅游发展时表示,智慧旅游可形象地比作是“一个能够走出去、可亲近的敦煌‘画像’”。
2013年,敦煌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被列为甘肃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建设试点。当地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添文化“肤色”,目前旅游资源数据库已有20万张图片。下一步还将对敦煌洞窟、沙丘、残墙、烽燧、胡杨等将建数字化档案、定展示“标准像”、搞多语种“音配像”、入自助导览电子地图。
“能让游客找得到、扫得出、看得真、听故事,一部手机便玩转敦煌。”詹顺舟透露,目前当地官网客服中心24小时在线提供实时交流和个性化服务,怎么知敦煌、怎么来敦煌、怎么游敦煌,都能一键完成“私人订制”。
据敦煌官方最新统计,2014年敦煌接待游客量达到507万人次,“首次突破500万人次”的这一统计数据意味着其“对外引力”再创历史新高。对于总人口约20万人的这座戈壁城市而言,“一年超过当地总人口25倍的外来客流量”所引发的“人潮涌动”意味着敦煌旅游的悄然转型。
中新社记者梳理发现,传统上每年11月开始,气温渐寒的敦煌便进入旅游淡季,游客明显减少。不过,2014年的11月份,敦煌旅游逆势迎来全年游客月度最高增幅,接待游客30万人次,同比增长58.7%。
当地官方称,“旺季延长”和“淡季趋暖”,是敦煌推出智慧旅游以来的两个显著变化,而这只是智慧旅游带来的“早期收获”,并坚信“明年春色倍还人”。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新近发布的《甘肃蓝皮书(2015)》指出,尽管敦煌旅游业在过去两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但国外游客所占比例是相当小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敦煌的名声并不相符。
基于此,由官方主导的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共享平台”、敦煌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艺术生态硅谷等在内的11个大项目于去年“落户”当地,其中部分已开建。
甘肃省社科院决策咨询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魏学宏建议,官方应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发展前沿文化,提升旅游软环境质量,建设好文化旅游人才队伍,作为敦煌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开发对策。(完)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