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五大台海研究期刊主编:研究期刊当下与未来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4-09-29 16:30:07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台海研究》创刊周年座谈会9月26日在上海举行。《台湾研究》、《台湾周刊》、《台湾研究集刊》、《现代台湾研究》及《台海研究》的主编相聚座谈会。上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台湾研究集刊》主编张文生、《台海研究》主编倪永杰、《台湾研究》主编刘佳雁、《现代台湾研究》主编郭健青、《台湾周刊》副主编孙雪峰。(中国台湾网发)
《台海研究》创刊周年座谈会9月26日在上海举行。《台湾研究》、《台湾周刊》、《台湾研究集刊》、《现代台湾研究》及《台海研究》的主编相聚座谈会,结合自身经验,针对目前大陆台海期刊的现状与前景进行分析与研讨。
《台海研究》编委会委员、主编倪永杰总结创刊一周年的工作时指出,《台海研究》创刊以来争取多方重视支持,找准定位,提高质量,放大格局,填补了上海作为三大台湾研究重镇却没有一份涉台刊物的空白,站到了台湾研究的前沿,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逐渐成为台湾研究的重要品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引领研究、团结学者、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载体,其在两岸学术界中的地位、其对两岸双方决策参考的影响越来越大。
倪永杰关于《台海研究》一年来的努力方向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引起在座几位主编的积极响应。
倪永杰指出,《台海研究》创刊以来,重视编审、编辑印刷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但编辑水平与质量仍有待提高。编辑队伍的不稳定影响到杂志各个环节的运转。各位主编均对编辑队伍的建设表示重点关注。
《台湾研究》主编刘佳雁指出,编辑队伍的固定化不但有利于形成顺畅的编辑体系流程,更是期刊质量的有力保证。《台湾研究集刊》主编张文生在介绍经验时亦指出,《台湾研究集刊》建立了比较完整规范的编审制度,文字编辑工作由专职人员担任,减轻了主编和副主编的工作量,从而能将更多精力放在主稿与审稿方面。
《台海研究》的稿源方面,倪永杰介绍指出,《台海研究》致力于抓住“大咖”学者、中青年学者,主动邀稿。全力扩大、培养《台海研究》的作者队伍,打造基本盘,发挥上海专家学者影响与优势。每期都有台湾学者的论文,吸纳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这一做法得到各位主编的高度赞同。
《现代台湾研究》主编郭健青认为,从编委会组成来看,《台海研究》集中了上海地区的涉台研究大家、权威学术机构与学者,“海派”的特色非常明显。同时,重视台湾作者使《台海研究》成为两岸互动的具体体现,两岸的学者通过杂志文章进行交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
然而缺少稿源依旧是期刊存在的问题之一,倪永杰指出,高质量的、大陆学者的稿源少,这与大陆学者台湾研究队伍小、实力稍显不足有一定关系。刘佳雁也认为,涉台研究领域作者群不大,阅读者少是各家期刊都面临的问题。《台湾周刊》副主编孙雪峰认为,期刊约稿可以建立一批相对固定的作者群,一定程度解决期刊的稿源问题。
各位主编均对《台海研究》创刊一年来的成果表示高度赞扬,认为《台海研究》“起点高”,短时期内取得丰硕成果,刊载不少学术性与创新性结合较好的研究论文,形成良好品牌效应。
据倪永杰介绍,《台海研究》办刊兼顾理论研究与现实政治需要。一是突出学术性,对台湾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介于学术与政策之间,偏向学术。二是突出政策性,内容聚焦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台湾问题中的热点、难点、焦点议题等。
刘佳雁认为,《台海研究》目前几期中的文章转载率高,和契合当下两岸热点话题密不可分,这一定位非常好,要继续保持下去。张文生也对《台海研究》政治性、理论性与现实性的结合表示认同。郭健青还指出,建议未来可以针对两岸形势及热点需要,对相关话题设置专题进行集中约稿和跟踪,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与深度性。
座谈会持续近四个小时,各位编审同仁还针对期刊的栏目设置、期刊规范等问题进行深度交流与探讨。并盛赞座谈会将台湾研究期刊的同仁聚集起来,集中交流办刊中遇到的现实性问题与困难,有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中国台湾网记者 张洁)(中国台湾网9月29日北京消息)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