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如果没有诺奖插一杠子,新作早就出来了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6-16 15:45:21 | 来源: 济南日报 |
近日,著名作家莫言参加2014青岛文化艺术季,在开幕式主题讲座中,他以《小说与故乡》为题发表演讲,莫言说:“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作家用文学的方式拓展故乡,是对故乡的一种超越。”
谈故乡
——— 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
莫言说,他早期的作品写得特别顺,就是因为对故乡风貌和人物太熟悉了。“我的左邻右舍,村里几百口子人,后来都变成了我小说里的描写对象。”莫言说,“我用文学方式拓展了故乡,让小说中的人物有广阔的舞台去展现。”
山东高密有“四宝”——— 扑灰年画、高密剪纸、泥塑(泥老虎)和高密茂腔,尤其是扑灰年画夸张的风格和泥塑强烈的色彩对比,都影响了莫言的作品风格。莫言说:“我想张艺谋始终摆脱不了对红色的迷恋,也与他在西北的生活经历有关,到处都是挂着的红辣椒。”
谈创作 ——— 我们这一代作家正在往二线退隐
莫言尝试写过高密没有的沙漠、红树林,但他说还是写起故乡来最得心应手,莫言说:“无论怎样天才的作家也有自己的局限,这也是世界上有这么多作家存在的理由。”
莫言说,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就觉得写作难度大了,因为“对当下农村生活隔膜了。我把握不住现在年轻人的心,写得不自信、不肯定。”莫言坦承,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作家。现在年轻的作家要写出属于他们的当代小说,“我们正在往二线隐退。”
谈经典 ——— 伟大的作品有时候是机缘巧合
莫言说:“如果没有诺奖插了一杠子,新作早就出来了,但现在怕给父老乡亲丢脸,总是再想想、再修改一下,越想写好就越写不好。”
莫言还引用了当年郭沫若接毛泽东指示题写“岳阳楼”牌匾的典故,“毛主席看了郭沫若的几幅字,总觉得有些拘束,相反信封上随意写来的‘岳阳楼’三个字倒充分体现了郭体挥洒自如的风格,于是圈定了信封上的字。”对于新作的出版,莫言幽默
地说,“等我写得差不多了,觉得像郭沫若写在信封上那三个字的状态时,就可以出版了。”
莫言说,大家呼唤经典,希望能再出现当代的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我们的时代非常丰富多彩,文学不像过去那么突出,面对纷繁多变的生活,作家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压力能压出来的,也不是靠作家的强烈愿望就能实现的,有时确实是机缘巧合,才会出现伟大的作品。” 刘艳杰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