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学家顾彬:诗歌的来源是宗教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5-15 17:29:02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诗歌的来源是宗教,无论我们怎么决定神与文的关系。诗歌的第一个家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无论是庙或教堂。因为黑格尔说过,人盖的第一个房子是给上帝住的,所以人说的第一句话是给神物听的。其实第一句话是歌儿,因为唱的歌儿比说的辞会更容易上天到远方去。从开始人的话是诗人的歌儿,他的歌唱就是歌颂。歌颂谁呢?歌颂神。
古代希腊是这样,古代中国也是这样。这说明诗歌原来有家,有固定的家。今天呢,它还有吗?好像没有。它没有固定的家可归,可惜吗?情况复杂一些,慢慢谈谈吧。
诗经与宗庙是分不开的,楚辞与萨满教也是分不开的。中国的诗歌什么时候离开宗教呢?杜甫可能是中国第一个不再依赖佛教或道教来写诗的诗人。不过后来还是有诗人们回到神秘的深渊去。比方说清朝的吴历。他在澳门学过神学,做过耶稣会的神父。他是第一个能创造天主教教堂的圣歌的中国文人。连他世俗的诗歌也提到天主等。
诗歌与宗教的关系在中国可能到五四运动才断了。到了辛亥革命以前中国的诗歌不怕孤独。相反,诗歌也可能怕它们的读者太多了,因此它们无法沉默沉思,没办法安静下来。连北岛今天也还喜欢跟魏晋的诗人一样主张:两三个人听我的诗够了吧。翟永明有一次在北大发现400个学生要参加她的朗诵会,她就想跑掉。
是的,好的诗人需要一两个知音听或一两个知己看他们的作品,就差不多了。真是这样吗?我们不是每天到处都可以听到诗人诉苦吗?说法都一个样: 没有人买我们的诗集,没有读者看我们的诗行。诗人们这样同情自己也是有道理的。
从周代到清朝读者都爱中国的诗歌,但是我们今天也爱看五四运动前后的诗篇吗?比方说胡适的《尝试集》或李金发半外文、半古文的自由诗。有人说,中国诗歌的衰亡是语言的原因。让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结果不可能会太理想。我不反对这么一个观点,但恐怕如果人家仅仅这样看,他的理解不够深。
诗人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古代希腊人会这样回答,它是从缪斯来的。欧洲人会说,它是从上帝传下来的。不过,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少人敢承认他们在神物的影响之下写作。如果还靠神从事创造的话,那么,他们的作品好像不一定能够是第一流的。无论在哪里,当代的诗人早就学好了歌德歌颂普罗米修斯的一首诗。跟这个古希腊神话的神一样,他们以为他们是什么都靠自己完成的。歌德去世前,不敢发表这首诗。他去世后,他的读者才能够了解到他这类的革命观点。
歌德时代以前诗人们不一定还会断言他们的灵感是从上面来的。比如克洛卜施托克觉得他可以自己歌颂神,不需要作为一个神物的话筒。歌德以后什么都变了。郭沫若受到了这个德国大师的影响后,他的《女神》里头的声音学好了宣传自己: 我,我,我……从此中国的自大时代就开始了。今天我们谦虚一些,少一点扩大自己。
今天好像诗人们不一定再为宗教、为社会服务,他们宁愿设计他们自己的世界。当然了,这是他们的选择。谁都不想反对他们这样做。可是当诗人离开人类原来的基础,诗人就要用他自己的语言、他个人的意识。也好,都好。在这个情况之下却出现一个严肃的问题——读者不一定再能从当代诗人那里得到他们还会需要的灵魂满足。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还会看当代诗歌吗?这样问我是什么意思呢?德国的文人界目前有两个值得思考的说法:1.因为当代诗人放弃了宗教(我们也可以说他们放弃了所有神圣的东西),因此很少人非要看他们的作品。2.只有宗教能够取代宗教,这就是说,只有一种新的信仰会代替旧的信仰。
这真的吗?就是这样。尼采宣布了上帝死了后,他还说他是耶稣,他要给他的读者带来新的福音。到目前为止谁都看他的作品,因为他的话是牧师、神父之类的话。里尔克老谈天使、圣人、神灵的现象,谁都重视里尔克,因为他的语言好像是灵机的。中国老百姓把毛泽东看成“神”,连德国记者也老说他的好话。
那么,为了再找到他们的读者,当代诗人应该回到宗教去吗?这样问,我们又碰到一些困难。宗教是个人的选择。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的话,也可能对他来说还会存在着一些其他“神圣”的、不可不要的事情。比方说足球、白酒、BMW、玩具熊。这不是开玩笑。德国当代哲学把人的困惑看得很清楚,如果人不发现他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他活不下去。60年代在欧洲可以听到一个歌手唱: 摇滚音乐把生活的意思还给我们。到现在这种流行音乐没有死,也可能永久不会失去它的粉丝。
宗教给人讲的是生活的意义,世俗化的宗教也是。
当代的诗歌丢掉了它原来必须有的高尚的声音,这就是宗教的声音。诗人本来是语言的神圣牧人。他甚至做过神父、诗人。现在呢?现在他在边缘。他孤独吗?我希望他孤独,非常孤独。因为他可以跟另外一个孤独者,比方说跟我谈一谈诗人声音的问题。
欧阳江河问过我,我们的声音在哪里。他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声音在国外在哪里。他没有问过我们的声音在国内在哪里。也可能他问错了。诗歌是损失的声音。楚辞在这个方面上是最好的例子。女神,你在哪里?这是它诗词最重要的内容。
王家新老在翻译的德语诗人保罗·策兰用最高尚的声音,这是犹太教的声音来写诗。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他非常难理解的作品不一定在边缘。他的诗集每一次出版了后很快都卖光了。原因很难解释。我估计,跟他思考的深渊有关。这个深渊不光是人的深渊,更是耶和华的深渊。耶和华是犹太人的上帝。他从深渊叫人:(诗)人,你在哪里?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