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惠芬:心弦一曲江河水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5-14 14:58:47 | 来源: 光明网 |
当代最富声望二胡演奏家随韵而逝
闵惠芬:心弦一曲江河水
闵惠芬资料图片
2013年5月12日晚,闵惠芬来到曾经无数次登台的上海音乐厅,参加上海民族乐团为祝贺她首次获奖50周年而举办的“一江春水”音乐会演出。68岁的闵惠芬以她优雅的台风和精湛的技艺呈现了《逍遥津》和《洪湖主题随想》。
一年后的5月12日,这位我国当代最富声望的二胡演奏家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她对艺术的热情、对生命的执着,留下了一首动人的心曲,长久回荡。
“我的生命依恋着许许多多的生命……是二胡拉出了我第二条生命……对于我来说,民乐、二胡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生来就属于它们……我的生命已经和它们交融在一起了,我生来就是属于这项事业的。”闵惠芬这样袒露心迹。
1963年,17岁的闵惠芬在“上海之春”音乐节初登舞台,便一举获得了一等奖的桂冠。在之后的艺术生涯中,她获得了上海文学艺术奖、中国唱片厂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世界万张唱片比赛《十佳之最》(第一名)等大奖及全国优秀文学艺术工作者、“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光荣称号。她首演的《江河水》《长城随想》《夜深沉》等作品,成为民乐的经典之作。
很多人是从银幕上第一次完整地欣赏闵惠芬的演奏。1975年,在电影《百花争艳》中,一曲《江河水》响起,那如泣如诉、哀怨激愤的琴声,还有银幕上演奏家那泪光闪烁的表情,感染了无数人。“露天场地上鸦雀无声,只有那当时简陋的音响设备中放出的琴声和电影机器转动的咝咝声……”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王甫建至今清晰地记得那直接撼动心弦的美。一曲《江河水》,曾令到访中国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伏案恸哭:“拉出的人间悲切,听起来使人痛彻肺腑!”
闵惠芬的演奏风格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她是我国二胡音乐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早在1975年,她开始录制二胡演奏京剧唱腔音乐,拜著名京剧琴师李慕良为师学习京剧唱腔。二胡演奏家向京胡演奏家学习,从江南风韵一下子跳进梨园腔调,闵惠芬真正认识到了中国传统音乐最为深层的精髓,逐步形成了二胡演奏艺术中一个很重要的风格类别。她用二胡演奏言菊朋唱的《卧龙吊孝》、高庆奎唱的《逍遥津》,1979年又随越剧著名演员徐玉兰学习《红楼梦》中《宝玉哭灵》的唱段……在她看来,二胡的声音就像中国人在说话,在广泛汲取中国传统音乐神韵基础上,闵惠芬提出“二胡演奏声腔化”的理论,并毕生身体力行。
她提出,民乐要让中国人喜爱,也要让外国人喜爱,“中西合璧”是很好的尝试。传承千年的民族音乐借鉴西方的音乐技术,完全可以用新的语言和方式来传达。为此,她和上海民族乐团一起尝试,排演具有协奏曲风格的作品。
弓弦张弛间,万紫千红,千军万马。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畅怀的笑容下,是这位坚强的艺术家从36岁开始与病魔的搏斗。6次手术、15个疗程的化疗也不能击垮她。康复后,闵惠芬依然活跃于舞台,用她的音乐激荡人们的心弦。担任上海民族乐团二胡首席的青年二胡演奏家段皑皑告诉记者,尽管身体不好,腿脚不便,闵惠芬老师还是一次次去到艰苦的地方演出,对后生晚辈不遗余力地指点提携。
闵惠芬曾说:“50年来,我胸中的‘一江春水’,流淌的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耿耿忠心。”2013年7月,闵惠芬的丈夫刘振学主编的《闵惠芬二胡艺术集成》出版,收录了闵惠芬50余年演出生涯实况录像的《闵惠芬二胡艺术》和三集《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这也是闵惠芬留给中国音乐事业最宝贵的财富。
江河水长流,琴声永不老。(光明日报记者颜维琦曹继军苏雁)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