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瑞青宫见证两岸“数典不忘”情缘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4-05-12 10:25:09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11日上午,厦门海沧沧江三都瑞青宫前广场上,青壮年们抬着保生大帝的神像,踩上滚烫的炭堆,飞脚踢开炭火来回跑动。他们中不少人光着脚板,却在炭火堆上若无其事地穿行。
这是一年一度瑞青宫保生大帝大型绕境巡安活动上,极富特色的迎神“踢火”,也让当日来自两岸的万名民众惊叹不已,纷纷拍照留念。
金门知名文史工作者黄振良今次和金门沙尾“万安堂”、琼林“保护庙”及小金门“保生大帝”庙、台南七股里佳里“青龙宫”等庙宇团队一起前来参加巡安活动。他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其实闽台各地抬神轿的风俗各有特色,“金门迎城隍表演动作却很丰富,有的动作十分惊险,而澎湖迎神轿,走的就是很庄重的‘文步’”。
“但两岸各地迎神仪式,都体现了中国人的伦理观念”,黄振良说。
印证着黄先生的说法,在瑞青宫宫庙中,就有一块来自台湾一峰亭林氏宗亲所献的牌匾——“数典不忘”。
走在面积虽然不大,距今却有900多年历史的瑞青宫中,处处可见台湾同胞赠送的花瓶、书籍、书法作品等纪念品。
瑞青宫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海沧的林姓居民很多,锦里村林氏宗亲主持参与了瑞青宫始建及历次修建。早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锦里林氏四房十二世林登榜前往台湾开基,定居于现台南市、屏东县一带。
“林氏裔孙过台湾,按照闽南习俗,要随身携带境主宫香火,瑞青宫保生大帝的香火就随着海沧一带的人被请到了台湾,因此瑞青宫也是台湾一些保生大帝宫庙的祖庙”,工作人员说,早在1987年,就有高雄林氏进香团一行15人回乡祭祖,并到瑞青宫谒祖进香。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台湾一峰亭林氏族长林碧凰,更是率团三次来此祭拜先祖,同时朝拜瑞青宫,“数典不忘”的牌匾正是那时留下的。
在瑞青宫内,还留有两块碑石,镌刻清朝道光、光绪年间重修碑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4月份,两岸专家来此实地考察时,发现其中一篇碑记出自清代两岸著名文人吕世宜之手。祖籍金门,生长于厦门的吕世宜,曾在台湾板桥林家任教二十年,被誉为台湾金石学宗师和“图书馆之父”。这篇碑记,是他遗文中唯一一篇涉及保生慈济文化的碑记。
百余年历史的两块碑石,是两岸“文缘”、“神缘”的见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瑞青宫即将结合周边环境打造一个文化园区,规划建设文艺民俗表演区、蜈蚣阁传习中心等,弘扬保生文化。
瑞青宫前,来自福建、广东各地的表演团队川流不息,蜈蚣阁、乩童钢钎穿腮等特色民俗尤为精彩。黄振良告诉记者,其实,昨天便是金门一年一度迎城隍的大典,同样也有来自两岸众多表演团队共襄盛举。
“金门和台湾各地也有很多保生大帝宫庙”,黄振良说,两岸民间信仰活动一脉相承,“可以增进两岸民众感情,促进两岸民众的交流”。(完)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