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扫墓习俗:培墓、压纸有讲究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4-08 10:56:19 | 来源: 新华网 |
台湾5日迎来清明节。台湾民俗学家告诉记者,台湾的清明习俗深受闽文化的影响,培墓、压纸等扫墓形式最为普遍。
台湾的清明节定在公历的4月5日,但民间扫墓祭坟未必在这一天。民俗学者林茂贤介绍说,台湾民众因先祖地域不同,扫墓时间也有所差异,如客家人选择在元宵节、清明节之间扫墓,漳州人后裔在农历三月初三,泉州人后裔则是在4月5日清明节当天。
台湾扫墓分为“培墓”和“压纸”两种。一般而言,新墓需要“培墓”三年,如家中有娶新娘或生男孩时也须培墓。培墓须准备猪肉、鸡、鱼、米糕、土豆等祭品,若添丁生子或购置田产则需带一对“子孙灯”告慰祖先;而压纸只需培土除草、清理坟墓,结束时用石子将墓纸压在坟墓上。
“压纸表示为祖先修补房屋,过去的房屋多用茅草、瓦片铺顶,‘压纸’就是防止祖先的‘住宅’因年久失修而漏雨。”林茂贤解释说,这种习俗也体现了传统丧葬习俗中“事死如事生”的思想。
林茂贤说,不同地域的后裔在墓纸的样式上也有所区别:例如漳州人的后裔常用黄色墓纸“压纸”,泉州移民多用五色墓纸,而客家人则惯用红色墓纸。
在台北市的警察公墓,记者看到了许多纸钱大小的墓纸,有的沿着坟墓边沿摆放,有的则是整齐地在坟冢上方排成几列;许多墓碑上都写明墓主人的大陆祖籍,如福建莆田、浙江定海等;一些坟墓前还设有土地公的牌位。
台湾许多地区并未禁止土葬,但随着都市化和政府的大力推广,如今越来越多的台湾人为亲人选择火葬,并将骨灰坛放入灵骨塔。台北市殡葬管理处综合企划课课长许舜程表示,近年来,提倡绿活生活方式的海葬、植存(树葬、花葬)等环保葬也开始流行。其中突破“入土为安”观念的海葬,目前全台有台北市、新北市等7个县市可办理海葬;而植存方式全台共有22处,可以随时申请入园,亡者能在公园墓地中,与苍翠绿树、缤纷花朵共享安宁。
殡葬形式的变革也使得扫墓形式化繁为简。在警察公墓的灵骨塔,骨灰坛放置于木柜中,前方摆放着鲜花。一些前来扫墓的民众告诉记者,由于空间有限无法“压纸”,因此人们会选择烧香祭拜,或是奉上供品和鲜花。“最重要的是心诚。”一位民众告诉记者。 (记者姚远 李寒芳)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