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在中国:他的名字最初出现是个偶然
编辑: 李琳 | 时间: 2014-04-24 17:13:59 | 来源: 新京报 |
19世纪中后期莎士比亚的作品借由翻译走向世界,中国也正是在这时接触到这位作家。莎士比亚最初走入中国,伴随着的是国人打开国门,了解世界的愿望,倡导变革的知识分子把莎士比亚看成可以改变僵化传统的载体,希望其可以成为批判社会的利器。而在随后的百余年历史中,莎士比亚总能适时地适应中国的现代文化,可以说莎士比亚影响了中国,中国也重塑了莎士比亚。
第一位把Shakespeare译成“莎士比亚”的人
梁启超
莎士比亚的名字最初出现在中国是一个偶然。1839年,林则徐命人将英国人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编译成《四洲志》,其中的第28节在谈到英国文学时,提到了“沙士比阿、弥尔顿、士达萨、特弥顿”等四人,这里的 “沙士比阿”即为莎士比亚。而第一个介绍莎士比亚的中国人则是驻英公使郭嵩焘。郭在日记中称其与荷马齐名。
1894年,严复在他所译的《天演论》的《进微》篇里也提到这位戏剧诗人。八年后,梁启超第一个把Shakespeare译成今天通用的莎士比亚,并极力推崇这位英国作家。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写道:“希腊诗人荷马,古代第一文豪也……近代诗家,如莎士比亚、弥尔顿等,其诗动亦数万言。伟哉!勿论文藻,即其气魄,固已夺人也。”
第一个以白话剧本翻译莎剧的人
田汉
1903年,上海达文社用文言文翻译出版了莎士比亚的故事集,名字即为《澥外奇谭》。这本书,是英国散文家查理士·兰姆和其姐姐玛丽·兰姆共同改写的《莎士比亚故事集》中的十个故事,第一次把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介绍给了中国读者。1904年,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林纾和魏易用文言文合译的《莎士比亚故事集》的完整译本,题名为《英国诗人吟边燕语》。
其后,包笑天、林纾等人继续用文言文翻译莎翁剧本,直到1921年,田汉在《少年中国》杂志第2卷12期上发表译作《哈孟雷特》,才标志着中国第一次有了以完整戏剧形式,并用白话文翻译的莎士比亚作品。
中国第一部外国作家的全集
1978版《莎士比亚全集》
虽然莎士比亚成为了中国人较早接触的西方作家,但他的作品进入中国后却没有立即引起广泛关注。
但这种情况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改变。莎士比亚突然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热潮,顾仲彝、曹未风、梁实秋、朱生豪、曹禺、孙大雨、杨晦都加入到译莎的队伍中来。除去莎士比亚作品的重要意义开始慢慢显露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社会原因。正是在这个时候,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莎士比亚的评介被第一次引入中国,1934年,茅盾在《文史》杂志上发表文章《莎士比亚与现实主义》,其中转述了苏联专家狄纳莫夫的主要观点,即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莎士比亚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者”。
1964年,为了纪念莎士比亚诞辰四百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出版朱生豪译本的《莎士比亚全集》,但直到1978年《莎士比亚全集》才与读者见面,该版本共分十一集,包括了莎士比亚的37个剧本和全部诗歌,而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外国作家的全集。
1998年,译林出版社又出版了另一套《莎士比亚全集》,而今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翻译家方平主编并主译的全新十卷本《莎士比亚全集》,其中新增了《两贵亲》和《爱德华三世》两剧,诗歌部分则新收了莎翁长诗《悼亡》。
第一部在中国上演的戏剧
《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的戏剧在中国舞台上演出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1913年,新民社首先在上海演出了《威尼斯商人》,之后欧阳予倩、郑正秋的剧社都上演过莎翁的作品,但这些剧目都是根据林纾的《英国诗人吟边燕语》改编而来,又采用“幕表制”,演员都是按照大纲在台上即兴表演,他们可以随意改动台词,并不忠于原著。直到上世纪30年代,中国剧坛上才开始有真正按照莎士比亚原著进行的演出。1930年,上海戏剧协会在中央大会堂上演了《威尼斯商人》,这是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舞台上第一次比较严肃的演出。1937年,上海业余实验剧团在卡尔登戏院演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其中罗密欧由赵丹扮演,这则是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舞台上第一次成功的演出。
莎士比亚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戏剧的形成与发展,曹禺、田汉、郭沫若、老舍等都深受莎士比亚剧作的影响。曹禺的女儿万黛曾问父亲:“爸,我听人家说,您是中国的莎士比亚,是吗?”曹禺回答说:“瞎扯,我怎么能同莎士比亚比?他如同沧海,我连沧海一粟都不够。”
而就在当下,莎士比亚仍是戏剧导演创作的源泉,林兆华、孟京辉、田沁鑫都以莎士比亚的故事为资源来实现自己的戏剧理想,而很多剧团更用中国的传统戏曲来改编莎士比亚,黄梅戏版的《无事生非》、京剧版的《奥赛罗》、昆剧版的《王子复仇记》,最终中国和全世界一样,既获得了莎士比亚的给养,又给予了莎士比亚新的元素。
■ 链接
莎士比亚遭排斥
胡适曾说“Hamlet(哈姆雷特)真是一个大傻子!”
“五四”时期,中国学者曾有一场关于翻译何种作品可以有助于社会变革的讨论,其时有人便认为歌德的《浮士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都属于古典时期的作品,无法对当下现实有所助益。胡适此时也曾表现出对莎士比亚的不喜欢,在1921年6月3日的日记中,他写道“在今日平心而论,萧士比亚实多不能满人意的地方,实远不如近代的戏剧家……”
但随后文艺界对莎士比亚积极的介绍,加之莎翁作品和其时社会气氛的契合,让胡适改变了以往对莎士比亚不屑一顾的看法。上世纪30年代他积极组织力量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 莎士比亚新书
《莎士比亚全集》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共470余万字,由已故翻译家方平主译,屠岸、阮珅等参译。共收莎剧39部(在传统上的37部之外又收入《两贵亲》和《爱德华三世》两部戏剧),诗歌部分则收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确认为莎翁作品的长诗《悼亡》,已发现的莎氏存世作品全部囊括在内。
《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原译本全集》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在今年2月推出《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原译本全集》,这是经过朱生豪后人审定的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民国原译本。这个版本号称“恢复民国文学味道,传导莎剧原作神韵,引导读者重新认识莎剧朱译的价值和贡献”。
《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插图本》 新星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今年2月推出《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插图本》,除38部戏剧、155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歌外,《一错再错》首次根据莎学界最权威的阿登莎士比亚丛书版本译为中文。该套丛书还收录了700余张精美原版插图。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江楠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