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随笔:“请不要相信这人的话!”——德国的冷记忆与热反思
编辑: 韩旭 | 时间: 2014-02-20 14:24:04 | 来源: 新华社 |
新华社柏林2月19日电随笔:“请不要相信这人的话!”——德国的冷记忆与热反思
近日,与德国一商人谈及纳粹历史,竟话不投机。商人未否认纳粹罪行,但称胜王败寇,胜者撰写的历史存在偏颇。商人去后出现意外情况:邻桌一名看上去十六七岁的德国姑娘走到记者面前很认真地说:“请不要相信这人的话!”姑娘小小年纪竟这么有历史责任感,记者感叹不已。
商人和姑娘截然不同的历史观,可作为德国人近年来对纳粹历史两种态度的写照。前一种人在德国社会属少数,他们以种种借口试图减轻德国人的历史负疚感,想早日终结那段沉重的历史记忆。而德国政界、学界和民众间的主流思想,则是记忆不能终结,不断反思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
德国认真检讨历史已成为国际榜样。但战后近70年,德国人的反思之路也走得曲曲弯弯,反思现状也不无挑战。
战后的20年被一些历史学家称为德国反思的“沉默时代”。尽管战后无论在东德还是西德,都进行了“去纳粹化”清洗,不允许纳粹分子担任公职,但当时的德国人仍受纳粹意识形态影响,很多人对纳粹分子抱有同情,对第三帝国大屠杀等罪行不了解或不愿了解。1953年,甚至有129名前纳粹党员通过民选,当选西德联邦议院议员。
直到1963年底,西德开始审判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犯下大屠杀罪行的党卫军军官,纳粹大屠杀暴行首次进入德国广大民众视野。1968年的学生运动,更是打破了德国战后一代的集体沉默,掀起了一轮历史反思的浪潮。
因参加反法西斯抵抗运动被迫流亡的社民党人维利·勃兰特,1969年当选西德总理以及他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惊人一跪”,为德国检讨战争历史翻开了新篇章。之后的70年代和80年代,德国学界对纳粹攫权、独裁、二战爆发根源以及大屠杀等课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但是,当时为纳粹辩解的想法在联邦德国民众中仍有相当影响。
在此背景下,西德总统魏茨泽克于1985年5月8日欧战结束40周年之际发表里程碑意义的讲话,强调“谁不反观历史,就会对现实盲目。谁不愿反思暴行,将来就可能会重蹈覆辙。”
之后,德国人对纳粹历史的反思进一步拓展,并于90年代中期开始触及敏感话题:第三帝国国防军对犹太人、战俘和被侵略国平民犯下的罪行。围绕这一话题的激烈争议几乎涉及德国每个家庭,撼动了德国不少人存有的“纳粹暴行与我无关”的想法。
近十几年来,德国的历史反省逐步面临人口老化的挑战。越来越多战争亲历者老去,战乱的亲身体验和痛苦回忆逐步让位于年轻人从教科书、集中营纪念馆、纪录片等处获得的间接经验。对纳粹罪行不断深化但又常有争议的“热”反思,逐步让位于已规范化但又不再那么感情纠结的“冷”记忆。
由于自身没有历史包袱,如今的德国年轻人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愿意坦诚看待纳粹历史,他们愿铭记纳粹罪行,同时又希望德国被视为一个正常国家。
可即便如此,众多德国学者依然认为,鉴于纳粹德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德国在可预见的将来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正常国家,战争之罪尘封几十年之后德国的反思仍在进行。
去年3月份德国电视二台播出《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二战反思三部曲曾引起热议,不少上文提及女孩那样的德国年轻人在接受电视采访或网上留言时问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我的祖辈对自己战时的所作所为始终保持沉默?为什么只听到集中营幸存者的倾诉,而鲜见当年肇事者和追随者站出来反省?
有疑问就有希望,有深刻反思才会避免重蹈覆辙。(完)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