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王会”今日登场 系两岸首次官方接触
编辑: 刘燕枫 | 时间: 2014-02-11 10:31:37 | 来源: 凤凰网 |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一次历史性的会晤”,对于将于今日登场的两岸“张王会”,台湾舆论及一些国际媒体纷纷给出如此评价。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11日起将率团访问大陆,并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会谈。岛内媒体强调,这是1949年内战结束后,两岸首次正式“官方接触”,意义堪比1993年实现两岸交流历史性突破的“汪辜会谈”。台湾《经济日报》称,从1987年两岸开启纯民间接触的1.0时代,到通过“民间”的海协、海基两会进行2.0时代交流,再到如今摘掉“白手套”,由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次正式会谈,标志着两岸接触进入2.5新时代。两岸能否借这项破冰行动加速融合?“张王会”之后会不会有“习马会”?岛内舆论期望很高。不过透过台“立法院”给王郁琦划的“不签署任何政治性文件”、“不接受‘一中框架’”等红线,分析人士看到两岸关系进一步突破面临的重重困难,并断言此次会晤象征意义更大,无需过度解读。然而不管怎样,两岸能开拓新渠道对话已然是一大进步。《华尔街日报》称,目前条件下两岸取得突破不太可能,但两岸关系正进一步趋于正常化。
台媒对“张王会”寄厚望
“张王南京会谈,两岸对话新局”,台湾《工商时报》 10日以此为题称,台陆委会主委王郁琦11日将率陆委会相关业务团队与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南京举行“张王会”。这是数十年来,两岸事务负责人第一次正式会谈,也为两岸政治对话打通平台、奠定互信基础写下新的一页。王郁琦将成为第一个踏上大陆土地并与大陆官员正式会谈的台湾官员。台湾《中国时报》称,1949年以来,台湾与大陆主管两岸事务的负责人首次正式会晤,是划时代的一步,也是两岸关系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其重要性及影响,不亚于1993年的“汪辜会谈”。
“汪辜会谈”成为台媒纷纷比较的“坐标”。台湾《旺报》10日称,21年前,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隔着会议桌执手一握,形同跨越了台湾海峡地理上的阻隔;21年后,两岸在“汪辜会谈”基础上持续推进,陆委会主委王郁琦11日以正式官衔真正跨过海峡登陆。从政治及历史意义而言,“张王会谈”已超乎“汪辜会谈”。台湾《经济日报》10日在社论中说,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民间开始交流与互动;到1993年划时代的“汪辜会谈”,两岸进入到海协、海基两会交流与互动的新时代;2008年马政府上任迄今,9次“两会”高层会谈并未超越“汪辜会谈”的格局。两岸纯民间的接触可称1.0时代,官方戴上“白手套”的“两会”接触可称2.0时代。王郁琦是首位踏上大陆的陆委会负责人,可以说两岸接触进入2.5时代。
台湾《经济日报》10日报道说,此次“张王会”,台方将重点提出三大议题,包括两岸经济整合、加强在陆就学台生的医疗保障以及两岸互设办事机构的人道探视。王郁琦行程共计4天3夜,预计14日返台。“中央社”称,11日下午举行的“张王会”会谈时间约2个小时,台方官员透露,不会主动提及“习马会”(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会面),因为2个小时不可能解决较复杂且高层次的问题,关键是彼此建立互信及主管两岸事务机关常态化沟通机制。台“总统府”人士说,两岸“官方交流”制度化启动后,就不能回头,两岸关系会进入崭新阶段,“张王会”成果外界可拭目以待。
台湾《联合报》10日称,“张王会”后,国台办将向陆委会提出双方签署正式共识“备忘录”,作为后续谈判的基础。该报援引不具名的大陆官员的话称,签署备忘录很重要,这和“胡连会”发表的“五项共同愿景”不同,“备忘录”具有相当的执行效力,已有共识的不必重复,依此方案稳步推进。至于下次“张王会”,该官员表示,张志军将在近期回访台湾;若台湾方便,张最快4月就去。台方则希望半年内王郁琦二访大陆,“换句话说,半年内可能出现三次张王会”。
外界的关注度也成为台媒强调会晤重要性的依据。东森新闻称,“张王会”是国台办成立以来两岸事务负责人首次正式会晤,因此格外受到关注,台湾媒体已有近百名记者报名采访,陆委会特别商请航空公司加开航班。台湾《中央日报》称,加上大陆超过百名的各地媒体记者,预计“张王会”场外将挤进200多名记者,历史性的“张王会”受重视的程度不言而喻。
张王如何称呼,是台湾方面特别在意的一点。《联合晚报》10日称,除了国台办之外,大陆其他部门不能称呼王郁琦正式官衔,“因为目前大陆官方只允许两岸事务单位互相称呼职务及单位”,其他部门一律称“王先生”。这显示,大陆并没有踏出“承认治权”这一步,对马英九提出的“互不否认治权、互不承认主权”没有正面响应。
“习马会”能否实现?
“张王会”能为“习马会”铺路吗?虽然台陆委会多次澄清“习马会”并不是王郁琦这次与张志军会面的议题,但岛内舆论连日来仍然对“习马会”浮想联翩。台湾《中央日报》10日称,“张王会”本身有重大象征意义,但外界关切重点更在于它能否促成今年秋天APEC会议上的“习马会”。“中央社”称,台方盼两岸借此次会晤建立互信与常态化沟通机制,以助促成“习马会”。 亲绿的《自由时报》援引党政人士的话称,今年确实是历史机遇,下半年在北京举行的APEC会议可能是两岸开启新局的唯一机会。若今年无法实现,明年台湾进入“选举年”,相关议题势必变得敏感,实现的机会恐怕更加渺茫。
不过对于这一期望,岛内分析也并不太看好。《中央日报》10日的社评说,台方对“习马会”有所期待。不过,从各种因素分析,可能性并不太大。首先,双方对“习马会”的定位与目标不尽相同。台方希望“习马会”能彰显双方“互不否认治权”以及“中华民国存在”,并为两岸官方互动开启长久模式。但大陆方面,显然是希望借此能够开启两岸政治协商或谈判,巩固“一中框架”原则;并且促使台湾在中美台三边关系上,不致完全倒向美国。换言之,大陆将“习马会”当成手段的意味较重,而台湾方面则将其当成目标的意味较浓。
事实上,不仅“习马会”尚不成熟,此次“张王会”的意义也未必有台湾媒体期盼的那样高。香港中评社10日题为“张王会具历史意义,但无须过度膨胀”的社评说,“张王会”的历史性会晤原本应是充满各种可能,然而从台湾“立法院”要求王郁琦在大陆期间,“不得签署任何政治性文件或发表共同声明,也不能接受、呼应‘一中框架’、‘反台独’等危害主权的主张”,马政府亦未反驳来看,如果“立法院”所划的红线,就是马政府在“张王会”的底线,定调了王郁琦访问大陆的内涵,也无需为“张王会”赋予太多不切实际的想象。如果两岸的接触不能谈到“一中”,就没办法跨进政治性接触范畴,进而开始必须透过政治性对话才能有的互动与交流。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张王会”是两岸事务直管部门首次直接在大陆会面,就两岸关系具体问题进行协商。其重要意义在于,两岸建立了不同于过去间接性会面的新互动平台,为未来进一步协商积累经验。不过赋予这次会晤所谓“重大历史意义”不符合实际。它不涉及重大政治性议题,且双方不就会面发表共同声明,与原本的期待有一定落差。另一名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双方称呼使用“官方头衔”,这种安排只限于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之间,并不涉及其他公权力部门,更不触及整个体系承认的问题,外界不要过度解读。两岸的政治性谈判,台湾内部分歧还很大。
“两岸关系发展像盖大楼”
虽然会晤的重要性没有台湾媒体期望的那样高,但在分析人士看来,双方两岸事务负责人尝试正式接触并争取进行常态性互访,本身就是不小的成果。《华尔街日报》题为“两岸之间有限开放”的评论称,在较长时间里,两岸关系中经济都处于最重要地位,政治问题靠边站。而现在,北京想把政治问题放到核心位置,台北则想把政治问题放到一边。对周二两岸会晤成果持有限期待是明智的,因为政治突破的条件并不成熟。两岸双方都各有约束,不过这次会晤仍对建立沟通渠道、为进一步接触交流打下坚实基础能带来实质性进展。政治问题放一边,两岸执政当局需要经常性接触往来才能管理好彼此之间越来越紧密的实际联系。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张士贤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两岸目前的互信还是不够,“张王会”至今未能完全解决名称身份问题,但“张王会”还是启动了。两岸必须耐心进行沟通、建立互信。两岸都能从过去“血洗台湾”、“反攻大陆”的仇视中走到今天的紧密交流,未来前景之宽阔同样大有可为。法新社报道称,分析人士认为,两岸这昔日两个对手之间要建立政治关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科学教授蔡玮说:“两岸这次会晤成果如何将决定能否提出领导人会晤的建议,双方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中国时报》10日刊发的一篇评论文章称,两岸关系的发展就像“盖大楼”,陆续签署的ECFA与服贸协议等十多项两岸协议就是一层层新盖好的楼,未来在既有基础上,这幢“两岸大楼”还要继续一层层盖上去。虽然难度越来越高,制度设计与磨合的成本越来越多,“不过可以放心的是,这会是一组不可逆的制度变迁过程,未来制度演化只会更快、更多、更精细、更复杂”,纵使日后两岸形势可能有波折,但必然更趋稳定,“毕竟任何一方都不再能容许,一旦瞬间‘制度归零’所必然付出的庞大代价”。【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萧师言 环球时报记者刘畅、林风、甄翔】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