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国际时评:中日关系缓和意义何在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11-11 10:01:00 | 来源: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 徐剑梅)11月10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周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应约会见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这是中日领导人两年半来的首次会晤。此前,两国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
两国领导人以APEC北京会议为契机实现会晤,使近年出现严重困难的中日关系呈现缓和之势。中国领导人此次会见安倍,着眼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大局。
当然,领导人会晤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中日关系就此雨过天晴。须知冰冻三尺易,融冰解冻难,何况中日关系的消极面长期存在,随时可能作怪,安倍政府信守承诺并落实共识的诚意也有待事实检验。因此,两国关系要想从脆弱到稳定,进而全面向好,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尤其需要日本政府用切实行动,表明对这一来之不易的契机的珍惜。
无论如何,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作为谁也搬不走谁的一衣带水的邻居,中日建立危机管控机制,共同致力于推动两国关系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本身就是对两国、亚太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重大利好,有利于改善周边安全和合作环境,保障和激发亚太繁荣活力,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这是一个多赢之举。
回首两年多来中日关系的风霜雨雪,中国政府不仅展现了捍卫领土主权的坚定意志,打消了外界对中国在事关核心利益的问题可能发生动摇的任何幻想,也以理性务实的行动回击了一段时间以来甚嚣尘上的各种中国威胁论调,显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亚太和世界互利共赢的坚定决心。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著名战略学家休·怀特评论说,中日关系的进展,“表明中国外交新的成熟”。
解铃还需系铃人。中日关系近年之所以出现严重困难,是非曲直有目共睹。不论领土问题还是历史问题,责任都在日方。尤其是历史问题,不容回避也无法回避。中国有句老话,树怕剥皮,人怕伤心。日本政府如果真心希望构建稳定健康的中日关系,就需要以史为鉴,信守承诺,不再做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唯有正视历史,才能面向未来。
当代中国,矢志和平发展,谋求互利共赢。正如习近平主席9日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所指出,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中国不会采用“非友即敌”这种思维方式,而是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致力于与亚太各国共同开创亚太世纪,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
这,是中国作为泱泱大国的胸襟和气度,也是中国领导人的大格局与大智慧。亚太发展前景取决于今天的决断和行动,中日关系缓和向好,正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